江西日报讯 (全媒体记者倪可心)7月22日是大暑节气。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,具有高温、高湿、强日照等特点,易引发中暑、消化道疾病、心血管疾病等多种健康问题。如何安然度夏?当天,省卫生健康委以“时令节气与健康”为主题举行新闻发布会东兴资本配资,提供了一份涵盖饮食、作息、运动调整等方面的科学防暑及疾病预防指南。
“高温天气下不少人出现疲倦乏力、食欲不振、心烦意乱的症状,中医称为‘苦夏’。”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王丽华表示,这其实是身体对高温的“小抗议”。夏天脾胃功能弱,暑热偏重,在饮食上可多吃冬瓜、绿豆、莲子等清淡利湿的夏令食物,少吃冰西瓜、冰饮料等生冷食物,阳虚或者寒湿偏重体质的人可食用生姜暖脾胃,助阳气生发,达到“春夏养阳”的目的。
夏季气温高、湿度大,是急性肠胃炎的高发期。江西省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王广玲提醒,除了要做好个人卫生之外,食品安全也不能马虎。吃不完的饭菜尽快冷却后放冰箱冷藏,再次食用前要彻底加热到滚烫。夏天要多食用深绿色的叶子菜、瘦肉、豆类等含B族维生素、维生素C和含锌较多的食物,在生活中要作息规律、睡眠充足,晚上可适当进行40分钟以上的户外运动,以增强自身抵抗力。
每年夏季高温期间,都会出现血压波动、心衰加重、突发心梗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发作增多的情况。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杨人强提醒,气温变化是心脑血管的“劲敌”,有基础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要尽量避免高温时段长时间外出或劳作,也要通过科学补水,防范因出汗较多后血液浓缩形成血栓导致心梗脑梗的情况。“夏季高血压患者血压可能较平时下降,合并糖尿病患者可能因为天气炎热饮食减少而血糖偏低,这些患者应该咨询医生调整药物,自己不要轻易停药。”专家表示。
7月20日已正式入伏。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潘欢弘提示,高温天气会造成人体体温调节、水盐代谢等一系列生理功能的改变,进而引发中暑。“要提前做好防暑降温准备,尽量减少外出活动,并及时关注老人、儿童、孕妇以及患有慢性基础性疾病人员的健康状况,出现身体不适时应及时就医。”
高忆管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